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,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盛宴吸引了众多目光。2025年华北五省(市、自治区)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舞蹈专项赛在这里隆重举行,成为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外围赛集体舞蹈赛的预选舞台。这次盛会汇聚了来自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内蒙古等地的近20所高校,共24支机器人舞蹈队伍参与,展示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。
舞台上,各高校的机器人队伍纷纷亮出绝技,从传统傩戏到现代流行曲,演绎出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。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“机傩万象队”以非遗文化为灵感,将传统傩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,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;而北京联合大学的机器人队伍则在《青苹果乐园》的旋律中,带着青春的活力,舞动出无限可能。每一场表演都让观众眼前一亮,仿佛看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。
为了实现复杂动作的协调,团队成员们需要对机器人的动作参数进行精细调整。有的队伍甚至每隔五或十秒就要进行一次微调,力求复刻真人舞蹈的细腻效果。这种对细节的追求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技术能力,也体现了他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。为了避免机器人因过热而停机,团队们进行了多次尝试,最终确定了最合适的速度,既保证了呈现效果,又让观众感受到舞蹈的魅力。
除了舞蹈本身的精彩纷呈,舞台布景、服装、灯光等细节也成为此次比赛的一大亮点。北京联合大学的吉祥三宝队为了与舞蹈风格高度契合,队员们亲自上阵制作服装,尽管手艺有限,但他们的热情和努力赢得了观众的认可。舞台的灯光排布和置景工作也由参赛队员们一手包办,展现了他们的多才多艺和团队合作精神。
此次机器人舞蹈大赛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,更是高校机器人学科建设、学科竞赛及产业发展的缩影。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李惊涛表示,北京市教委一直高度重视机器人领域的发展,通过支持相关学科建设和举办学科竞赛,为高校团队提供展示技术成果、走向国际舞台的机会。这次比赛作为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预选赛,为高校队伍搭建了通往国际赛事的桥梁。
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北京市已有15所高校开设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,另有十几所高校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硕士、博士学位。多所高校在成果转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,例如,北京大学在手术机器人领域、北京工业大学在外骨骼机器人领域等均有良好成果。此次机器人舞蹈大赛的成功举办,不仅展示了高校机器人团队的技术实力和创意才华,也为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未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,机器人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。此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科技与艺术交融的无限可能,也期待着更多的高校团队在这一领域中展现才华,推动机器人舞蹈走向更高的舞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雷火竞技